纵览青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悠悠百年,千秋伟业,党同人民永远不可分割、永远命运与共。
一个初心故事
<碧血洒边塞,浩气存天山>
陈潭秋,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896年,他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1920年春,陈潭秋、董必武等人创办了武汉中学,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和新文化。为了把革命青年组织起来,陈潭秋和董必武等人建立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湖北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中共中央决定派陈潭秋赴江西开展工作。他被推选为江西省委书记,领导江西省委为南昌起义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使江西党组织不断恢复、发展和壮大。1939年5月,陈潭秋来到新疆抓紧对“新兵营”的训练,为抗日前线输送人才并领导新疆的中共整风运动。1942年陈潭秋不幸被军阀逮捕,受尽酷刑的他始终坚持党的立场,拒绝在《脱党声明》上签字。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壮烈牺牲,碧血洒边塞,浩气存天山。
周恩来总理曾评价陈潭秋:“顾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每次都能够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正确应对,挽救危局,避免和减少了党的损失。”
一部爱国电影
<两个小八路>
《两个小八路》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拍摄,1978年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孙大兴和武建华两个小八路成长为英勇革命战士的人生历程的故事。党的培养教育,战争烽火的洗礼,使孙大兴、武建华这两个小八路飞快成长,他们像两只雏鹰翱翔在高高的蓝天上。该片荣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影片二等奖。
“我缴获了一支三八枪,乌油油,亮光光,亮呀亮呀亮光光来哎咳咳……”这首曾广为流传的《我缴获一支三八枪》正是出自儿童影片《两个小八路》。现在听来,这首歌依然激励着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
一首革命歌曲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该歌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歌剧《星星之火》第一幕第二场中的唱段。歌曲颇具风采地唱出了建国初期中国人民的革命豪情和雄心壮志,激励着青年人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是一首抒发人民当家做主、满怀豪情的歌曲。2009年,该曲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催人奋进,令人听过一次就能够印象深刻。该曲告诉听众,永葆革命精神的奋斗者才能年轻,才能充满活力。革命者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年轻有活力,就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初心和使命奋斗不已。
一个红色地标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座落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内,为纪念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1995年9月10日开馆。2013年4月在原址改扩建,次年2月投入使用。2018年9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同年12月,纪念馆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纪念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内容包括基本陈列展厅、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影视报告厅、阳光大厅和纪念广场。该馆通过丰富的实物、照片,介绍了孔繁森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历程;着重展示了孔繁森赴西藏工作十年中,“汗洒雪域”,为西藏的建设和繁荣恪尽职守、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情系高原”,满腔热忱,无私奉献为人民;“廉洁清正”,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以及西藏人民怀念孔繁森的感人情景。
一本党史书籍
《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
《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是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所著的书籍。该书涵盖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释。
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宏大的历史视角,追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经历的奋斗历程,展示近200年的沧桑巨变,揭示横贯其中的不朽民族精神与和平发展理想,为国际社会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把历史锁钥。
你们是否也有很多革命故事想要讲述,也有很多红色书籍想要推荐?即日起,我们面向大家征集“知史爱党”内容,不管是故事、电影、歌曲、地标、书籍,都可以在当期微信推文后给我们留言,我们将择优在下期推荐!